交广会客厅|暴雨中的护路人
更新时间:2022-06-25 03:38
“马坝站信号设备顺利交付!”“咱们兄弟们都是好样的!”6月23日上午十点,在韶关马坝站抗洪抢险现场,响起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。
近日,韶关英德地区经历接连三天的特大暴雨,北江干流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峰流量。坐落于京广线南端的“百年老站”——马坝站,地处北江支流,地势低洼,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水侵害。
19日凌晨一点,韶关突降暴雨,正在工区值守的青年党员及工长赵济勇接到电话,雨衣都来不及换,随手拿了把伞就冲出门,巡查受灾情况。
来不及停留,赵济勇立刻与车站联系将设备停用,把现场情况向车间主任及调度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。随后返回工区,组织全体工区职工,做好设备抢修准备。
“京广铁路连接五省一市,是贯通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大通道,国家铁路南北交通大动脉,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。咱们马坝站虽然小,但是决不能马虎,一定要打下这场硬仗。”赵济勇在工前动员会上讲道。
洪水退后,赵济勇带领职工迅速上道检查,发现共有22组道岔转辙机、23个轨道电路区段及10架信号机箱盒被洪水浸泡,受灾严重。
工区职工与车间主任杨震带过来的支援人员一起开展设备抢修工作。进水的转辙机要更换电机、油泵组等不良信号设备;处理受灾箱盒,先要吸除箱盒内积水,再用风筒吹干残余水渍,重新做好箱盒防水封堵。
从19日凌晨1时到20日17时许,经过37个多小时的奋战,工长赵济勇带领职工更换了12台电机、8条摩擦带、4组油泵组、12台点灯单元,间断性的阵雨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。
第一轮设备抢修工作顺利完成,赵济勇终于脱下雨靴,他的双脚已经在水中泡的发白。已经一天一夜没休息的他往床上一躺就立刻进入了梦乡。
19时15分,暴雨再次来袭,京广线马坝至韶关直通场间上行线分,集团公司启动I级应急响应。只睡了三个多小时的他接到电话,就赶往受灾地点。
到达现场后,赵济勇同工区职工一起将电缆挖出后进行表皮破损检查和绝缘测试,确保电缆没有任何损坏,不会影响设备使用,然后将电缆进行临时包封后移到高地,确保电缆不受到进一步损害,直到21日10点多才结束工作。
6月22日5点30分,天气见晴,赵济勇早早的来到了工区,组织工区职工进一步开展站内设备巡视检查,将站内受灾的电缆箱盒打开晾晒水汽,清理线路上的泥沙,检查箱盒受损情况,线路沉降情况,并在楼内进行电气特性测试等,忙完已经到中午11点多了,顾不上休息,他匆匆喝了几口水,又赶往塌方地点查看电缆状况。
“各种重型机械来回作业,对临时包封的电缆存在较大威胁,我建议将原本上行线塌方处涉及的电缆迁移至不受影响的下行线。”赵济勇向车间主任杨震说道。
6月23日8时07分至10时38分,现场抢修人员将电缆进行切割迁移,重新对接并做好了设备联锁试验,圆满完成了此次抢修施工,保障了设备安全。
151分钟的抢修点,共迁移电缆200余米,参加抢修职工85人,青年党员工长赵济勇主动去承担了所有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。
“作为党员,作为工长,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,险情没有结束,设备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前,我们必须迎难而上,与大家共同战斗,打赢这场硬仗!”赵济勇这样说道。
赵济勇曾荣获“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、“火车头”奖章等荣誉称号,面对百年一遇的洪灾,他毫不褪色,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彰显青年本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