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千亩稻田 “丰”景美如画
更新时间:2022-10-31 04:15
金秋十月,五谷丰登。10日,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,近千亩成熟水稻迎来收割季,金黄的稻田里,驾驶着100马力联合收割机的村民方永正满脸喜悦,随着机身徐,一茬茬稻穗在割台翻滚中被源源不断地卷入,开行刚过1亩地,载容量近600公斤的收割机粮仓便已满满当当。
“面积大、长势好、品种优,今年又是个丰收年。”种粮能手方永正介绍说,现收获的近千亩水稻全部采用的是5月份从伊犁引进的‘良相5号’品种,其口感清香浓郁、富有嚼劲且品质优良,在市面上深受消费者青睐。
据了解,今年是方永正种植水稻的第三个年头,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、独特的地域优势,他种植的大米品质优良,第一年便和新疆天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订单协议。他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:相较于去年的平均亩产470公斤,今年每亩地又增产了50公斤左右,1000亩地便增产50000公斤,得益于各措施项惠农和稳定的市场环境,稻谷加工成大米后每公斤收购价格为20元,除去成本增收近50万元,收入可观。
回溯过往,方永正告诉记者,他家的这块地是下潮地,不适宜棉花、食葵等农作物种植,但水资源充足,具备水稻种植的条件。为了提高耕地收益,方永正摸索水稻综合种养模式,经过不断的改良种植技术,采用稀播密植的方式,每穴插秧3至5株,将原有的棉花“低产田”摇身一变成为“寸土寸金地”。
思虑未来,方永正信心满满,他计划将千亩水稻田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,养殖螃蟹、鱼类,在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同时,提高稻田利用率和附加值,走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,从而实现一水两用,一地双收。
在有着40多年水稻种植历史的博乐市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村,截至10日,水稻收割工作已进入尾声,趁着晴好天气,农户们纷纷将收获的稻谷进行晾晒,确保颗粒归仓。村党支部书记简江胜介绍,今年全村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,除去人工、水肥等其他开支,每亩净收入能达到2500元,全村计划明年继续增加水稻种植面积,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。
记者从博州农业农村局获悉,今年全州水稻种植面积共计1303亩,秋收工作将于本月下旬全部结束。